我平凡生活的英雄梦想
一个七月北方典型的雨天,办公室里空调运转、门窗紧闭,我的心却仿佛浸泡闷热的窗外,淅沥的雨合着马路上飞驰的车声,使整个下午都慢慢昏暗,节奏平缓。屏幕上的数字和图像在眼前愈发不清晰了,我索性望向窗外,思绪神游。老师的教导仿佛话音刚落,还在耳边,我看不清未来的轮廓,却想起了妈妈的模样。
今天午饭时间,在园区里出现了穿着粉色蓝色统一服装的男孩女孩,大都是规规矩矩的好学生样子,我才意识到大气所新的一期夏令营已经开始了。而我,与这个地方的缘分也整整两年了。我不经常回忆起一路走来发生的故事,因为时间总是平平淡淡地流走,它打磨着我曾经在每一个迷茫的十字路口做过的抉择,使它们看起来越来越自然。
2016年我度过了一个典型的北方夏天,炎热而多雨。暑假火车票紧俏,我和两位同学只好先从成都前往重庆,再由重庆乘火车去往北京参加大气所的夏令营。由于南方持续降雨,需途经的河南、武汉等地铁路受积水影响,致使我们的列车延误了20个小时。在启程后第三天的傍晚,我们终于拖着行李和疲惫的自己,满心期待地开启了改变我今后未来方向的夏令营。我一直记得活动的第二天,各实验室负责人向营员介绍自己的课题组,那是我第一次见到王跃思老师。他是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大气分中心(CERN)的中心主任,是大气物理化学的顶级专家,他率真、洒脱、侃侃而谈。他向我们介绍课题组最新的研究进展“氮氧化物中心说”,讲到穹顶之下,讲到我的家乡保定,王老师说治理污染最有效的措施是严格管控减排,保证减排的质量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理效果。第四天,当营员有机会参观实验室时,我毫不犹豫地摸到了铁塔脚下,仔细参观了这个简单的小园区。那天阳光普照,325米的铁塔伸进云里,目光所及满眼绿意,一切看起来都亲切和谐,仿佛这是我在梦中拜访过很多次的圣地。夏令营结束后,我给王老师发了邮件,表达我期盼加入CERN课题组的急切心情。王老师的回复简短却鼓舞人心,“小武同学,感谢你对老师们演讲报告的认可,欢迎你来大气所,更欢迎你加入我们的课题组。”这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我在当时就无比确认。
夏天之后就是漫长的考研备考了,夏令营同行的伙伴都有了明确的目标,有了自己向往的实验室,也有了王老师之于我一样的偶像导师作为前行的灯塔。我们一起披星戴月,早出晚归,勤勤恳恳。毕竟目标是大气专业的最高学府,代表国家科研的顶尖水平,谁能不满心憧憬,谁能不为此全力以赴呢?我把“小武同学”这四个字贴在桌子上,在复习到倦怠的时候鼓励自己,为了能成为CERN的一份子,再努力一天。最后,我收到的是好消息。
第二年4月录取结束后,应导师的邀请,我第一次正式来到CERN的课题组里写毕业论文,初步了解各种实验,这也是在外读书多年以来第一次感受北方的春天。每一天我都因自己的选择而感到幸福,这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王老师是我们的大家长,各位导师亲切和蔼,对我每一次莽莽撞撞的提问都耐心讲解。老师对我的教导方式既是多元的又具有引导性,时而会事无巨细地指导我理解数据,时而又只为我指明思考方向,鼓励我自己钻研。在他的帮助和影响下,我从最初那个对英文文献有畏难情绪的科研小白,一步一步地学习质控数据,模仿着前辈成果作图,慢慢连缀成了一篇满足要求的毕业论文。在这个真实数据大于一切的领域,做实验也成为了每个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在师兄师姐的帮助下,我学会了金属元素实验和水溶性离子实验。起初有个现象令我奇怪,一走进实验室,平时活泼的师姐就像变了一个人,眼神和语言里都带着严肃,每一个动作都小心翼翼,对我的错误也毫不容忍:少过滤一道的样本扔掉重做;配错的淋洗液倒掉重来;就连空白样本的处理都要求完全一致。师姐说,实验室里没有“差不多”,只有精益求精。我们把空白采样膜送到河北省各地,在当地组织采样,每季度需分日、夜采样30天,共60张膜,采样期间每日精确地记录始末时间、温度、压强等各种参数。膜取回后,在恒温恒湿的小房间里称重,质量精确到小数点后5位。之后每个膜按照不同实验的需要被切成大小不等的碎片,再经过复杂的实验流程处理制成样本,进行各种成分分析。只有每个人在岗位上各司其职,把工作尽可能地做到最好,才有可能得到接近真实的实验结果,才有可能使我们今天的科研行为具有意义,具有价值。
我是一个生长在保定的姑娘,虽然近些年小城的发展可圈可点,但随之带来的,是城市和百姓随时处于被雾霾吞噬的恐慌中。这座城市的人勤勉、热情,他们认真地工作、充满期望地生活,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也为保定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好青年。在我成长的二十几年中,他们每个人都为我的成才做出过贡献,那么如果我也想为这座城市和人民做点什么,首先我需要做好我的工作。因此我没有把实验看成机械的重复,恰恰相反,这种重复是最能打磨人心性的。因为只有在重复中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工作的本质,想办法优化实验流程。并且恐怕只有在寂寞中我们才能沉淀下来,清醒地问自己要什么,或坚定信念,或推翻重来,再去发掘新的可能。那时候,每当傍晚来临,我喜欢登上二楼的天台,在夏夜冗长的闷热中望着这座铁塔,四季轮回,无论风雨,它岿然不动,为科学研究采集边界层数据,它一定比我坚定。
今年夏天和铁塔再次见面的时候,我已是一个二年级的研究生了,将要开启真正的科研生活。在过去的时间里,我认清了自己,也有了明确的前进方向,我会继续攻读,去触碰科研的实质,像我的老师一样,成为在大气物理化学领域的专家。从此以后,我将用更积极诚恳的态度面对未来的学习生活,也对自己的无限可能充满信心。因为铁塔它是一面旗帜,是我平凡生活中的英雄梦想。
大气分中心 武欣蕊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1
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德胜门外祁家豁子华严里40号 邮编:100029
联系电话:010-82995381 Email:iap@mail.iap.ac.cn 技术支持:青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