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一年前新疆21基地的点滴记忆

发布时间:2018-11-19  |  【打印】 【关闭

  在我国早期两弹试验活动中,我见证了1967年第一枚氢弹爆炸试验成功和参与1969年第一次地下核试验前期气象保障试验研究。

  1967年春,我们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接受21基地(即新疆马兰核试验基地)地下核试验大气边界层湍流扩散的前期试验研究任务。研究所组成研究小组,并很快奔赴新疆马兰试验场。与我们合作的有总参气象局的科研人员及基地气象站的官兵,共二十余人。观测站设于荒无人烟的大戈壁滩,住的是帐篷。日常工作内容是释放烟雾,观测其扩散轨迹状况。平日里除我们站里人员,根本见不到任何人,定期有供给车送来吃用物质,捎带家信。据说有的犯人从监狱越狱逃出来,几天找不到吃喝,偶遇哨所讨吃喝又被送回监狱。

  1967年6月17日,这是个难忘的日子。一大早,吃过早饭,整理好内务,将食用水井盖得严严实实,坐上敞篷汽车,前往几十公里以外临时"避难所"观看氢弹爆炸试验,因为我们观测站位于爆炸危險区,所有人员必须离开,到上游安全区。我们坐在山坡上,戴上防护眼镜,凝视一个方向,静等激动人心的那一瞬间。突然,一道闪光和巨响,一朵巨大蘑菇云腾空升起,出现在远方,我国第一枚氢弹爆炸试验成功啦! 人们欢呼雀跃。过了一段时间,判断无危险,得到指挥部的命令,安全返回观测站,继续我们的课题试验、观测研究。

  我对新疆马兰核试验的核心部分: 红山核武器科研中心和主要生活区: 马兰基地印象不深,也分不清,只记得有一天我们乘车离开观测站走了很远来到一个有楼房的地方开会,会见同行,还遇上小型地震。

  当年九月底,结束野外观测,告别荒凉的戈壁滩。此时正值“文革"时期交通无序。我们乘汽车、旅客火车、敞篷载货火车等多种交通工具,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北京。

  五十一年弹指一挥间,祖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变,昔日神秘的马兰核试验基地,如今已成为红色旅游景区(见大漠里有美丽的马兰花),让人们牢记这段历史,激励人们奋发图强,建设我们更加繁荣富强的国家。

  备注:

  马兰位于新疆巴州境内,这里曾经是中国核武器的摇篮,一个过去在地图上无法找到的神秘地方。

  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罗布泊马兰核试验基地,我国第一枚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I7日在新疆罗布泊马兰核试验基地,我国第一枚氢弹试验成功。

  1969年9月23日在新疆罗布泊马兰核试验基地,我国第一次地下核爆炸试验成功。

退休职工 沈志来

版权所有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110402500041
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德胜门外祁家豁子华严里40号 邮编:100029
联系电话:010-82995381  Email:iap@mail.iap.ac.cn 技术支持:青云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