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惊闻陶先生离去的噩耗,一时愕然,不敢相信。我1988—1991年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师从陶先生攻读硕士研究生,其间,先生在科研方法、学术视野、科学精神、做人做事等诸多方面给予我无微不至的指导、教诲、熏陶和影响。1991年硕士毕业后我被分配到气象出版社做编辑工作,尽管没有在气象科研和业务主战场工作,但仍一直得到先生多方面的指导和鼓励,使我受益匪浅。二十五年来,随着时光流逝,积淀越来越浓、感受越来越深的,是先生忠于祖国、献身科学、虚怀若谷、无私忘我的崇高品格。这里我想讲一段小故事,作为对先生的追思和纪念。
1998年先生八十华诞,大气所、气象局等几家单位联合起来为先生出版一本专集《东亚季风与中国暴雨》,我担任责任编辑。编辑过程中,我注意到编委会提供的照片里,有一张陶先生1956年被授予全国劳模的照片,这让我特别好奇,因为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印象中,上世纪50年代的劳模,基本上来自工农业生产一线。来年春节给先生拜年的时候,我特意向陶先生请教:“您这样一位科学家,在50年代是怎么当上全国劳模的呢?”
先生答:“说到这件事,我非常感念气象局,非常感念涂长望涂局长。”接着,先生给我讲了事情的原委,他说,事情要从1954年长江大洪水说起,那时先生在‘联心 ’当副主任。当时我们国家的气象事业起步不久,观测站不多,预报技术也很有限,预报工作难度很大。那一年长江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如果雨继续越下越大,中央就必须在分洪的问题上迅速决策:不分洪就会决堤垮坝,危及武汉三镇,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而分洪同样会劳民伤财。中央迫切需要准确的降水预报。水情最紧急的那天正好是陶先生当班,经过多方面的仔细分析,陶先生果断拍板,未来24小时天气形势将出现重大转折——雨势将迅速趋缓,降水量不至于造成垮坝。中央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结果,迅速做出了不分洪的决定。这样,使国家和人民避免了重大损失。先生说:“我们那次的预报报对了,用现在的话说,是气象保障有力,这是我们作为预报员的本职工作和应尽责任,但没有想到的是,时隔两年之后,涂局长亲自向国务院为我请功,授予我全国劳模的称号。你要知道,我的工作关系在中科院,也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而气象局领导却一直记着我,让我非常感动,也让我很不安。一直到现在,我心里都很不安,每年年底,民政部还给我送500元钱,这么多年了,年年送,我很不安,很不安……”
这就是陶先生。我无言,也毋须多言……
十年后,在先生九十华诞之际,我敬献先生一幅字:“霓虹雨雪,霁月光风。”这八个字,每个字都是一种大气现象,我想用“霓虹雨雪”指代先生为祖国气象事业殚精竭虑、不倦追求;用“霁月光风”这个成语来歌颂先生胸怀宽广、高风亮节。这既是对先生崇高品格的赞颂,也成为我个人——一名普通气象科技工作者的座右铭。
今天,先生远行,无限感伤;但先生的高德懿行和不朽的人格魅力是先生留给我们的巨大精神财富,让我受益终生。
先生,您一路走好!
学生 郭彩丽
(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科技发展处)
2012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