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动态

“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成立大会在京召开

  2014年3月21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发起并组建的“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国家委员会(Chinese National Committee for Future Earth,简称CNC-FE)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

  “未来地球计划(FutureEarth)”(2014-2023)是由国际科学理事会(ICSU)和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ISSC)发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联合国环境署(UNEP)、联合国大学(UNU)、Belmont 论坛和国际全球变化研究资助机构(IGFA)等组织共同牵头组建的、为期十年的大型科学计划,目的是为应对全球环境变化给各区域、国家和社会带来的挑战,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沟通与合作,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研究手段和方法。该计划通过科学家、政府、企业、资助机构、用户等利益攸关者协同设计、共同实施、共享成果(co-design, co-produce and co-deliver),增强全球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应对全球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

  “未来地球计划”设置了3个研究方向:1)动态地球(Dynamic Planet);2)全球发展(Global Development);3)向可持续发展的转变(Transition to Sustainability)。同时,提出增强8个关键交叉领域的能力建设:1)地球观测系统;2)数据共享系统;3)地球系统模式;4)发展地球科学理论;5)综合与评估;6)能力建设与教育;7)信息交流;8)科学与政策的沟通与平台。该计划的制定,旨在打破目前的学科壁垒,重组现有的国际科研计划和项目资助体制,填补全球变化研究和实践的鸿沟,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更积极地服务于可持续发展。

  为了构建高水平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提高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支持和政策咨询的水平,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自然基金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科协特成立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CNC-FE,简称“中委会”)。中委会的任务是协调我国在全球变化领域的科研资源,研究制定我国参与未来地球计划的方针、策略和规划;组织协调国内各单位和中国科学家参与未来地球计划的科研活动;充分利用未来地球计划的成果,切实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科研水平。在此基础上,吸纳并有效利用国际优秀科技资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服务。

  中委会由中国科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秦大河担任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勤研究员、中国工程院杜祥琬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刘丛强院士、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研究员、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吴国雄院士任副主席。委员由来自自然科学、工程和社会科学等各领域的40余名专家组成,充分体现了学科交叉、科学为社会服务的理念。

  为在更高层面指导委员会的工作,中委会特邀请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领导及专家担任指导委员会成员。

  中委会依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秘书处,周天军研究员任秘书长。秘书处成员来自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协、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中国社科院国际合作局等单位。

  3月21日的CNC-FE成立大会由国际“未来地球计划”科学委员会委员、CNC-FE主席秦大河院士主持。会议先由中国科协国际合作部张建生部长宣读CNC-FE成员名单及管理办法,并向中委会委员发放聘书。随后,国际科学理事会委员、“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吴国雄院士介绍了“未来地球”计划的背景和国际组织实施情况。“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秘书长周天军研究员汇报了中委会的前期筹备情况及秘书处的年度工作计划。

  “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主席秦大河院士从中委会的目标、参与方式、重点领域、专家分工、年度及中期任务等方面,重点介绍了中国参与国际“未来地球计划”的设想。秦大河院士指出,中国参与“未来地球计划”的目标是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协同国内各方面力量,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支持和政策咨询,同时也为世界范围内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典型性问题的解决提供案例。秦大河院士要求,中委会应首先确认在国际“未来地球计划”框架下我国需要开展的重点研究领域,借鉴国际经验和国际项目运作方式,围绕重点领域,协同设计、共同产出、共享成果,实现科学以知识的形式向社会和向包括政策制定者在内的用户端的转变。

  在秦大河院士的主持下,经中委会全会讨论,会议确定“未来地球计划”在中国的开展,应优先围绕以下重点领域展开:

  1.大气、水和土壤污染的归因、防治及公众环保意识的普及和提升;

  2.城镇化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建设健康城市、和谐社会,保障人类福祉;

  3.全球变暖背景下亚洲季风的变动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水资源安全的影响;

  4.食物安全、能源供给及自然生态系统保护;

  5.我国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地区生态发展和产业转型;

  6.全球变化背景下亚洲的自然灾害预警、防御和应对策略;

  7.亚洲传统文化对全球变化适应对策的贡献;

  8.极区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

  以上八个领域亦是社会公众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需要来自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专家共同努力。中委会专家按照以上八个领域和“协同设计、共同产出、共享成果”三个阶段进行了分组,确保“未来地球计划”在中国的组织实施从顶层设计层面实现所有力量的共同参与。

  “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正式、全面地参与国际“未来地球计划”。中委会将积极推动利用国际资源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为我国应对全球变化挑战和向可持续发展转变提供跨学科集成研究,以科学地应对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挑战,促进经济与社会的稳步健康发展。中委会还将通过提出关于环境污染、城镇化等在亚洲乃至世界可持续性发展中共同面临的典型性难题的解决方案,在全球环境变化与可持续性发展研究领域,彰显我国的软实力。

  (CNC-FE秘书处供稿)

秦大河院士主持成立大会
右起: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吴国雄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秦大河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勤研究员;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院士;中国科协国际合作部张建生部长

“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主席秦大河院士介绍中国参与国际“未来地球计划”的设想

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张勤研究员讲话

国际科学理事会委员、“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吴国雄院士介绍“未来地球”计划的背景和国际组织实施情况

中国科协国际合作部张建生部长宣读CNC-FE成员名单及管理办法

“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秘书长周天军研究员汇报中委会前期筹备情况及秘书处的年度工作计划

成立大会会场

与会代表合影

  “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CNC-FE)网址:http://cnc-fe.cast.org.cn/ 

  新华网报道: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4-03/22/c_119893504.htm 

  新华网英文报道:http://news.xinhuanet.com/english/china/2014-03/21/c_133204987.htm 

附件下载: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