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落实中央建设“一带一路”的部署,积极发挥新疆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区位优势和语言文化优势,加强与中亚国家气象技术交流合作,促进中亚气候变化重建研究项目顺利开展,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与乌鲁木齐区域气象中心于 2016年9月28-29日在北京友谊宾馆举办了“第二届中亚气象科技国际研讨会”。
9月28日,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兰州大学以及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气象水文部门的气象专家共80余多位参加了本届研讨会。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曹殿文、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闵锦忠、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朱江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曹殿文表示,中国和中亚区域在气象灾害防御、气候变化、生态环境等领域有着共同的特点,如何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是“一带一路”建设中需要面临的基本问题。中国科学院致力于气象和水资源领域的科学研究,旨在寻求应对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法。加强与中亚区域的气象研究和合作,将有利于促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和中亚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他认为,大气所是我院在大气科学领域的优势科研所,气象局是气象业务部门,两者的密切合作与结合势必对我国的大气科学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许小峰表示,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水资源、气象灾害、农业等诸多领域的影响及应对是我们共同面对的问题。如何通过优势互补,加强科技合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朱江代表大气所在大会上致辞,他就我所的科研优势如何与中亚区域气候特点与中亚专家在相关领域的具体合作进行了阐述。
会议围绕中国及中亚区域的“气象灾害监测技术、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技术、气候变化及其影响评估、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四个主题展开讨论。
开幕式后,中国工程院院士丁一汇主持主题报告会,中国科学院院士吕达仁、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卫星气象研究所副所长唐世浩、乌兹别克斯坦水文气象中心副主任谢尔盖 米亚赫科夫(Sergey Myagkov)等8位气象专家作主题报告,分别从中亚地区云和雪研究、风云气象卫星及其在中亚地区的潜在应用、乌兹别克斯坦洪水灾害、季节预报等方面进行阐述,与会人员积极发言提问,研讨气氛浓烈。
本次研讨会由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乌鲁木齐区域气象中心联合主办,中国气象学会支持,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承办;大气物理研究所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联合协办。第一届中亚气象科技研讨会是2015年10月由新疆气象局沙漠气象研究所在乌鲁木齐举办。
报告结束后,还召开了讨论会,就如何加强中亚地区观测系统的建设、推动应对气候变化与共同抵御气象灾害的研究以及加强中亚人才方面的培训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双方都表示了强烈的合作愿望,并向对方详细介绍了可能的合作机会。双方一致同意建立网站进行观测数据、成果共享,并成立专门的工作组来推动具体的工作。
第三届中亚气象科技研讨会将于明年在南京举行。(科技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