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民生活、农业和生态等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中亚、东南亚等地也是影响我国天气气候异常的上游区域,但第一手观测资料缺乏,开展“一带一路”气候变化和观测研究不但对相关国家也对我国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主动开展“一带一路”国家气候变化的事实、成因及应对策略研究,是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的必然选择。我所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积极参与,发挥科学支撑作用。在5月9日举办的“中科院支撑‘一带一路’成果发布会”上,大气所的工作得到了肯定。白春礼院长指出“从2013年开始,科学院开始实施“发展中国家科教合作拓展工程”,包括科技项目的合作,包括人才培养。我们也建立了中国科学院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卓越中心(CAS-TWAS),提供一个平台,接纳周围国家科学家到中心共同进行科学研究和合作。纳入首批支持计划的有:气候与环境卓越中心…”。关于防灾减灾和气候变化方面国际之间合作方面,中科院国家合作局局长曹京华提到“我们有五个卓越中心,一个就是气候变化,早年由曾庆存院士启动的非常有影响力的,帮助发展中国家在能力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在“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我所已开展多个项目并积极申请加入新的计划中。
由大气所牵头的院“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专项《气候变化研究及观测计划》项目基于我院现有的五个卓越中心CAS-TWAS气候与环境卓越中心(ICCES)和START全球变化东亚区域中心已有的国际合作交流基础和研究网络,以及由曾庆存院士发起并一直致力于推动的南方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委员会(COMSATS) “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主题研究国际团队,结合新疆生地所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交流基础,组建“一带一路”气候变化协同研究网络;开展相关的能力建设和培训。项目对关键科学问题以及具体实施方案做了较为详细的梳理和设计,设置了三个课题,分别是:协同研究网络与数据平台建设(课题一)、野外观测实验(课题二)和气候与生态环境变化研究与风险评估(课题三)。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和新疆生态与地理所承担,合作的国家有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泰国、蒙古国、印度、斯里兰卡等。
项目总体目标是建成“一带一路”国家的“气候变化研究网络”,建立一套“一带一路”国家的“气候变化研究数据库”,为相关国家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战略计划实施提供科技支撑和保障。同时通过“走出去”开展观测试验,获取中亚天气、沙尘源区大气边界层与起沙通量以及印度特大城市大气污染的第一手观测资料。揭示“一带一路”区域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规律、成因,以及今后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演变情景,提高相关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目前项目已完成“一带一路”国家气候变化研究数据库建设的50%的遥感数据收集。完成了斯里兰卡、泰国、中亚五国等近百个台站的几十年气象数据的收集,正在开展过去 30 年斯里兰卡、泰国、中亚等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规律分析。完成了计划的“气候观测和未来情景预估数据库分析和演示平台”的调研,选定了专业的平台,并已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安装。2016 年已获取了印度新德里、加尔各答和泰国清迈的大气污染多份样本,并且完成了分析和论文撰写。
2016年9月25-27日在北京举办了“大气气溶胶”国际培训班,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及南方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共同支持。参加讲习班的境外代表34人,分别来自伊朗、牙买加、巴西、斯里兰卡、加纳、泰国、尼日利亚、美国、德国、巴基斯坦、埃及共 11个国家。项目还联合南方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委员会,于 2016 年 9 月28 在北京组织召开“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主题会议,邀请了来自巴基斯坦、伊朗、泰国、巴西、尼日利亚、牙买加、加纳、埃及、斯里兰卡等国家的代表和专家参会,并进行了热烈的交流,确定了今后的重点合作研究领域。
2016年9月28-29日联合乌鲁木齐区域气象中心在北京联合举办了第二届中亚气象科技国际研讨会,项目负责人朱江所长担任专家委员会主席,项目组成员林朝晖研究员担任专家委员会委员,并应邀在“极端天气预警技术及气象灾害检测技术”会场做沙尘暴模拟与预报方面的邀请报告。此次研讨会共有80余位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兰州大学以及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气象水文部门的气象专家参加。
由我所培养的中科院第一个外籍博士Ghulam Rasul,现在已担任巴基斯坦气象局局长。2016年11月16日Ghulam Rasul 局长访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并提出借助中国科学院“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项目来为“中巴经济大走廊”提供气象保障。
除此“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专项以外,大气所于2016年还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其中多项与“一带一路”国家相关。大气所将以此项目为牵引,协同推进这些项目的实施,统筹集成这些项目的成果,更好服务我院“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战略。目前已与各项目负责人进行了沟通,与本项目进行了对接,落实了对本项目目标实现的具体任务。(科技处、所办供稿)
2016 年9 月28 日,联合南方科技促进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在京组织召开“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主题会议,邀请了来自巴基斯坦、伊朗、泰国、巴西、尼日利亚、牙买加、加纳、埃及、斯里兰卡等10 国的21 名代表和专家参会
巴基斯坦气象局Ghulam Rasul局长(右数第三个)访问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
NAPQMS 和GEOS-Chem 模式模拟南亚地区二次有机气溶胶浓度。孟买NAPQMS 和GEOS-Chem 模拟夏季(图a 和c)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分子标志物浓度明显低于冬季(图b和d)。此结果与观测相符,揭示了印度洋夏季风对南亚大气有机气溶胶的显著影响。该成果于2016年发表于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杂志
丝绸之路型大气遥相关波列。夏季沿欧亚大陆上空副热带急流存在有“丝绸之路”型大气遥相关,其变化不仅影响我国西北干旱区的热力与降水,也可以影响中亚和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该图为7 月份西北干旱区感热EOF2(东西相反型)时间系数与200 hPa 高度场的相关系数(阴影区)分布图,实、虚线表示高度场对时间系数的回归分布,风场数据来自ERA-Interim 再分析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