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识北极地区海-冰-陆复杂下垫面上的大气边界层结构和地气交换过程,中国科学院启动重点部署前沿项目“全球变化背景下北极地气交换和大气边界层过程及其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项目负责人为我所邹捍研究员。该项目计划在北极重点地区斯瓦尔巴德群岛开展观测实验,通过激光雷达探测和无人机载探测等先进手段,研究该地区边界层大气精细结构和地气能量平衡过程。
2017年10月13日,在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和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大力支持下,项目组成员在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附近建立地面观测站,开始对北极新奥尔松地区的近地面大气和地气交换过程进行观测实验。经过一个月左右的连续探测,获得了该地区大气辐射状况、大气风温湿状况以及地气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特征。观测结果表明,极夜期间北极新奥尔松地区地气间能量交换主要由地表向大气输送,出现地表能量净损失(净辐射为负值)。其中,地面向大气以潜热方式输送热量(潜热通量为正值),可能与该地区存在较强的蒸发和升华有关;大气向地面以感热方式输送热量(感热通量为负值),可能与该地区的局地环流有关。目前该观测仍在进行中。
本次观测实验期间,项目组成员还实地调研了新奥尔松地区的裸土下垫面和冰川下垫面状况,为2018年在上述地区的大气湍流通量观测和激光雷达探测做好前期准备;与北极科学顾问和北极科学管理委员会成员进行详细讨论,为2018年在北极新奥尔松开展无人机机载探测奠定基础。(低层大气探测部供稿)
仪器设备架设
赴Zeppelin山和冰川地区实地调研
极夜来临之前
极夜观测
北极观测期间地气间能量交换通量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