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动态

中国科学院-巴西科学院地球科学与气候变化双边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202441日至3日,中国科学院和巴西科学院“地球科学与气候变化双边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和巴西科学院共同举办,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承办,是中巴两国科学院合作协议框架下召开的双边研讨会,聚焦地球科学与气候变化,旨在通过研讨进一步增进双方在该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开幕式上,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曹军骥代表研究所欢迎巴西代表团的到来。国际合作局副局长王振宇代表中国科学院致词,以中巴资源卫星和中巴空间天气联合实验室等为例,强调双方已有坚实的合作基础,并期待在地球科学领域开展更深入的合作。会议科学委员会主席苏杭研究员和Paulo Artaxo院士共同介绍了本次会议的主题和议程,并强调了中巴两国在大气化学与气候变化领域已经建立的合作基础。他们特别提到了依托于北京325米气象观测塔和巴西热带雨林高塔ATTO展开的深入合作,并对本次会议能够进一步促进双方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合作并取得丰硕成果充满信心。大气物理研究所吕达仁院士表示,此次研讨会必将推动中国科学院和巴西科学院的科研合作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研讨会吸引了中巴两国科研院所的40余位专家学者。巴西代表有圣保罗大学Paulo Artaxo院士、Ricardo Trindade院士、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Mariana Valle教授、巴西帕拉联邦大学 Julia Cohen教授、伯南布哥联邦大学Suzana Montenegro教授等。中方代表有大气物理研究所曹军骥、王自发、林朝晖、徐希燕、李熙晨等研究员、北京大学陶澍院士、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刘建国院长、化学所王炜罡研究员、青藏高原研究所侯居峙研究员、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彭澎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诚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韩颖慧副教授、南方科技大学郑一教授等。

本次研讨会重点关注城市大气空气污染和气候变化、地球系统模型的发展与应用、森林在减缓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土地退化和荒漠化以及行星健康、地球演变与宜居性等五个主题领域。

会议期间,巴西代表团应邀访问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在怀柔科学城园区建成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大科学装置“Earth Lab”。巴西代表团对装置的模拟性能给予了高度赞赏,并特别强调了其在研究未来地球系统过程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关键作用。

在讨论环节,双方基于前期的合作基础进一步规划了未来的合作领域。巴方建议通过融合数值模拟、卫星遥感、地面观测等多种技术手段开展气候变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并预期未来两年内可产出重要的合作成果;中方建议数据开放共享并实施联网观测,提高对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预测和调控能力。同时,双方代表也多次强调,未来合作领域不局限于地球科学和气候变化这一主题,还可以在室内外环境健康和经济政策制定等多个方面开展深入合作。为进一步促进中巴人员交流,双方还讨论了设立中巴奖学金计划以支持学生交换和联合培养、以及高级科研人员的互访等。

本次会议吸引了央视等媒体的密切关注,彰显了其在地球科学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闭幕式上,科学委员会主席苏杭和Paulo Artaxo特别感谢了李国等多位科研工作者以及《大气科学进展》、《大气和海洋科学快报》编辑部在组织和筹备工作中付出的努力。他们的辛勤工作为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会议为中巴两国在地球科学领域的合作搭建了一座重要的桥梁。通过分享经验、合作探讨,中巴两国的科学家们将共同应对气候与环境变化挑战,为推动全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科学院-巴西科学院地球科学与气候变化研讨会合影

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王振宇致辞

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曹军骥致辞

大气物理研究所吕达仁院士讲话

中巴会议科学委员会主席Paulo Artaxo院士讲话

中巴会议科学委员会主席/大气环境与极端气象重点实验室主任苏杭讲话

参观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大科学装置

中国科学院-巴西科学院“地球科学与气候变化”双边研讨会特邀报告视频集锦


附件下载: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