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处-离退办

大气科学教育基地举办 “科学照亮山区 科学家进校园”主题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推进中国科学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大气物理研究所二级委员会“大气科学教育基地”(简称:大气科学教育基地)工作高质量发展。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2023516-19日,大气科学教育基地组织专家一行八人赴大余中学、崇义中学、思源实验小学开展“科学照亮山区—科学家进校园”主题活动,分别是科普报告、心理学讲座、社团活动以及座谈交流。 

  大气所正研级高工郑伟鹏,大气所博士、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潘昕浓分别为大余中学、崇义中学、思源实验小学1200余名学生带来“气候变化、碳中和和与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和“北京冬奥会的气象科技”科普报告,郑伟鹏首先展示我国首个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大科学装置“寰”的研发成功显著提升了我国应对环境问题的能力,并为国家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大气环境治理等重大问题提供科学支撑。他向同学们介绍气候变化、碳中与地球系统数值模拟的关系,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碳达峰碳中和愿景目标。潘昕浓在讲座中首先列举气象服务在公众、行业以及重大活动中的重要保障作用,然后介绍本次冬奥会中的科学技术以及气象科技。讲座让同学们深刻意识到山区天气预报是世界性难题,实现“百米级、分钟级”高精度天气预报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突破,对保护人民生命安全、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意义重大,气象科技实现的背后包含着科技工作者们的不懈努力和无私奉献。两场报告图文并茂,深入浅出普及大气科学知识的重要性。报告会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和掌声,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同学们兴趣高涨、踊跃发言提问,郑伟鹏、潘昕浓都一 一解答。科普报告受到当地领导、校长、老师们的好评。这对学生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树立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起到了深远的影响,进一步推动了青少年科技教育的开展。 

  大气科学教育基地邀请中科院心理所王利刚副研究员,郑州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张文煜教授分别为大余中学、崇义中学师生作“科学用脑,高效学习”,“大气探测”和“天文与气象观测”社团的科普第一课。王利刚从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的现象说起,指出手机依赖是造成学生学习自主性下降的直接原因之一,而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学生自控力下降。针对问题给出提升自控力的方法和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详细介绍了操作原理和具体步骤,以及习惯养成的脑机制和进程。在场老师们收获颇多,纷纷表示以后要更深入、全面、透彻地了解、理解心理教育在教育中的价值和意义,要为同学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张文煜从日常生活中的天气预报引入主题,向师生们介绍我国大气科学发展概况、从古至今各种气象观测手段和装备,讲解校园气象科普活动内容形式和重要意义。带大家了解气压分布、卫星云图、雷达拼图、超算系统等,揭示风雷雨雪现象的本质道理,用深入浅出的语言讲解大气探测的关键。课堂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张教授还带领社团学生分别到大余中学、崇义中学刚刚建成的校园气象观测站,结合现场观测仪器为同学们讲解大气科学基础知识和日常气象观测的方法,为同学们开展校园气象科普活动提供了方向指引。 

  大气科学教育基地一行与大余中学进行了深度座谈交流,会上,张祥敏书记衷心感谢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对学校科创教育的大力支持,李晓然校长简要汇报大余县域历史、大余中学校园文化和教育教学质量。校园小气象站的落成得到了大余县气象局鼎力帮助。针对拟在学校今年新高一年级设立“陶诗言班”事宜进行了商讨。大气所科普主管郭晨昦介绍了陶诗言院士生平、 北京陶诗言气象发展基金会概况以及建设“陶诗言班”初步方案。校领导表示建立陶诗言班,引导学生传承科学家精神,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实践能力,意义深远。 

  大气科学教育基地一行与崇义中学进行了座谈交流,大气所对开展科普工作进行了介绍,并希望和崇义中学共同积极推进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工作,更好地在青少年中推广科普知识,激发中小学生对科研工作的兴趣,为教育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陈亮对大气所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助力老区中小学生科普教育发展表示感谢。陈亮要求,要强信心、开新局,打响大余教育好品牌,发挥好帮扶基金作用,打造业务精良、善于进取的教师队伍。要学科学、谋新篇,推进科普教育新发展,依托好中科院、省科学院、赣江院的先进科普教育力量,加强与中科院专家学者交流合作。要强监管、聚合力,营造尊师重教好氛围,纵深推进教育优质、均衡、高质量发展。 

  519日,在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陈亮的陪同下,大气科学教育基地一行赴中国科学院赣江创新研究院、赣州市气象局进行调研与座谈。大气所离退休党总支部书记、中国科学院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副秘书长刘荣华汇报了在大余中学、崇义中学建设“校园气象站”等情况。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杨雍谨,赣州市气象局局长刘彦对此项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今后持续做好“校园气象站”提出了宝贵建议,赣州市气象局表示,愿为推动“校园气象站”平台建设提供坚实助力。(大气科学教育基地供稿)

 

                
      

 

  

附件下载: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