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11日上午,退休一支部组织参观中国现代文学馆,共有20多位党员按时参加。离退办前任领导梁晓丽和新任领导刘荣华应邀参加了此次参观活动。
中国现代文学馆新馆建于1999年10月,2000年5月开放。新馆占地46亩,总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它是由中国文学泰斗巴金先生、冰心先生等倡建的,是目前亚洲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大型文学博物馆和文学资料研究及交流中心。为使此次活动顺利进行,支部书记苗波提前进行了调研,并委托文学馆派了一位解说员进行引领和解说。
展馆的名字叫《中国现当代文学展》,时间跨度从十九世纪末一直延伸到新世纪,分为“20世纪文学革命的前奏”、“五四文学革命”、“左翼和进步文学的崛起”、“战火洗礼中的文学”、“社会主义新中国文学”、“新时期文学的繁荣发展”和“迈入21世纪的文学”。
展览规模大,史料丰富。囿于时间紧而内容多,每个展区讲解员只是介绍个梗概或重点介绍一两位作家的故事。展览中除了有大量的图片、手稿、初版本图书等珍贵历史资料,还有多个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相关的场景的还原复制。比如,“北大红楼”、“鲁迅1924年5月至1926年8月在北平阜成门内西三条21号的工作室兼卧室的“老虎尾巴”、“郭沫若晚年的办公室局部复制场景”、“茅盾人生最后七年居住的书房局部复制场景”等等。
展览中,既看到了很多熟悉的名人大师的史料,又看到了更多不熟悉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史料,有的让我们感动,有的让我们震惊,他们怀着强国富民的理想,荜路蓝缕,饱经苦难而不悔,致力于文学的现代化与民族化。
在这里,我们又读到了谭嗣同人生的最后诗作:“狱中题壁------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看到投影壁上不断变换的名人名句,像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像冰心的“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佛叶的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哀。”;有些文物令人感慨,让你感受到作家人生:像北大荒人献的绣有四个大字“丁玲不死”的红旗以及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丁玲在北大荒穿用的狗皮帽与狗皮裤;像老舍1926年在英国编写并录制的灵格风汉语教学有声教材及课本;像连结名人之间情谊的字画,有一副是梁实秋赠给冰心与吴文藻的《无门关》条幅:“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生好时节”。等等。
在展馆的二楼还有一个《馆藏精品书画展》,里面有古代书画大家的传世佳作,有齐白石、黄宾虹、林风眠等现代书画大师的精品力作,有郭沫若、茅盾、老舍、冰心等现代文学大家的珍贵墨宝。不过,有人独对现实主义作家李凖的一幅自画自题感了兴趣。那画上画着一个戴着眼镜的胖老头儿,伏案提笔正在写着什么,画的下面题的几句诗(叫几句话也行)是这么写的:“头秃了,牙落了,眼花了,背驼了,安贫守贱,乐天知命,淡泊明志,止谤无争。”咦,怎么大师晚年的心境和咱普通老百姓的所差无几呢?
展览中浩瀚的资料让你目不暇接,只恨参观时间的短暂,不少同志都生出再看一次的想法。大家在依依不舍中结束了参观。
在参观过程中,有三个小问题做个回答:
第一个:进门的一块奇石叫“逗号石”,放在文学馆A馆和B馆中间的场地上,你若是从文学馆的南门进的话,在往C馆去的路上,第一个楼群与与第二个楼群之间的空地上,眼睛往左侧一撇就看到了,不过石头周围并没有任何的提示和说明。这块奇石是文学馆的创建者们在京郊房山发现的,是一块天然的巨石。文言文中没有标点符号,现代文中才有,所以它寓意“现代”。而逗号与句号不同,句号意味着完结,逗号意味着永不终止,象征着我国文学事业永不止步,永远向前。经专家精心设计,将逗号设计成了中国现代文学馆的馆徽。
第二个:这段文字出自中国当代文坛巨匠巴金笔下。
第三个:就是巴金老人的手印。文学馆里面所有的门把都是以巴金手印的长方形铸铜件所做,使得所有到馆参观的人最先抚摸到它,推着它进门。
看完了我们退休一支部的活动,您是不是也想去参观一下中国现代文学馆了?这个馆不仅体现了五·四运动以来近一个世纪文学发展的脉络,而且是一百年民族兴衰的一个侧影,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退休一支部
2012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