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9日,退休一党支部组织参观了在中国美术馆展出的《与时代同行——中国美术馆建馆50周年藏品大展》。
展览共有六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一个主题。为突显“与时代同行”这个总主题,展览以时间为轴线划分了六个时间段:第一个时间段是从清末至1930年;第二个时间段是从1930年至1949年;第三个时间段还是从1930年至1949年;第四个时间段是1949至1978年,第五个时间段是1978年至1992年,第六个时间段是1992年至今。各个时间段的主题依次是“传承与引进”、“苦难与抗争”、“探求与拓进”、“主人与家园”、“反思与开放”、“多样与繁荣”。
展览第一部分的主题为“传承与引进”。在这里我们欣赏到了任伯年的“溪山观泉图”、“麻姑献寿图”;吴昌硕的“藐姑仙人冰雪肌”、“峭壁花香”、“绿梅”、“三千年结实之桃”、“珠光”;齐白石的“群虾”、“群鱼”、“竹子”、“溪水小桥”、“滕王阁”、“顺风破浪”、“西城三怪图”、“渔翁”、“荔枝天牛”;张大千的“少陵诗意”等。
展览第二部分的主题为“苦难与抗争”。在这里,我们欣赏到了王悦之的“弃民图”;江丰的“码头工人”;张望的“负伤的头”;李桦的“怒吼吧,中国!”;司徒乔的“放下你的鞭子”;蒋兆和的“流民图”、“渔民图”;丁聪的“良民塑像”;华君武的“磨好刀再杀”;张乐平的“三毛流浪记”;刘砚的“巩固团结抗战到底”等。
展览第三部分的主题为“探求与拓进”。在这一部分里,我们欣赏到了吴作人的“静物”、“女人体”;徐悲鸿的“战马”、“芭蕉麻雀”;傅抱石的“观瀑图”;张大千的“松蔭观瀑”;潘天寿的“游山图”、“松鹰”;齐白石的“花卉草虫八开册”,吴作人的“藏民院舍”、“甘孜市场之雪”、“甘孜雪山”、“高原傍晚”、“玉树”、“藏女负水”;司徒乔的“南疆市集”、“套马图稿”、“天山放牧”、“黄河堵口图”等。
展览第四部分的主题为“主人与家园”。在这一部分里,我们欣赏到了彦涵的“我们衷心热爱和平”;叶浅予的“中华民族大团结”;杨之光的“一辈子第一回”;吴作人的“农民画家”;蒋兆和的“给爷爷读报”;孙滋溪的“天安门前”;关山月的“新开发的公路”;李琦的“主席走遍全国”;董希文的“千年土地翻了身”;潘世勋的“我们走在大陆上”;杨之光的“矿山新兵”;关山月的“长征第一山”;李可染的“万山红遍”;陈逸飞的“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中国人民的希望”;潘天寿的“梅雨初晴”;吴作人的“三门峡工地”;傅抱石的“待细把江山图画”;吴冠中的“太湖鹅群”等。
展览第五部分的主题为“反思与开放”。在这一部分里,我们欣赏到了高小华的“为什么”;李斌的“舍得一身剐”;尤劲东的“人到中年”;李秀实的“疾风”;周思聪的“人民和总理”;罗中立的“父亲”;李世南的“开采光明的人”;朱乃正的“国魂——屈原颂”;靳尚谊的“塔吉克斯新娘”;吴冠中的“春雪”;周韶华的“黄河魂”;贾又福的“太行丰碑”;刘海粟的“红河翠羽”;李苦禅的“盛夏图”;范曾的“弘一大师造像”;沈嘉蔚的“红星照耀中国”;田金铎的“走向世界”等。
展览第六部分的主题为“多样与繁荣”。在这一部分里,我们欣赏到了刘大为的“晚风”;李向群的“永恒的运转”(雕塑);冯远的“世纪智者”;尤力游的“早迎晨风”;郑作良的“大漠深处”;吴为山的“白石老人”(雕塑);刘二刚的“山重水复”;刘国松的“雪网山痕皆自然”;许江的“大北京·老城墙”;钟飚的“一切早已存在,只有经过时显形”;全山石、翁诞宪的“义勇军进行曲”;詹建俊、叶楠的“黄河大合唱——流亡·奋起·抗争”;陈坚的“公元一九四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唐勇力的“新中国诞生”;韩书力的“高原祥云——和平解放西藏”;冯杰的“征服珠峰”;王颖生的“香港回归”;白展望的“青藏铁路”;王吉松的“出征”等。
展览的每个部分在展示艺术画作之前,都有一个以时间为顺序介绍这一时间段内美术界所发生的大事的“纪事”部分。看过之后,能够清晰地了解到了美术界在不同的时间段内所发生的大事,继而对美术界所走过的历程有所了解。显然,这是展览在给我们上无声的历史课。“纪事”加上展品令我们经历了一次浓烈的艺术熏陶,看过之后深感震撼。震撼之余,也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索。党员曾煜华深爱美术,在我们组织参观之前他已经参观了一遍。今天他参观完后说:下午自己会再慢慢看一次,总有看不够的感觉。展览不只是让我们对中国现代美术之路有了一个清晰的了解,更对中华民族伟大的美术成就发出了由衷的赞叹,继而令我们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充满了信心!
退休一党支部
2013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