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怡 (竺南中心 2014级 硕士研究生)
世界气象组织定义:中心持续风速在12级至13级(即每秒32.7米至41.4米)的热带气旋为台风或飓风。北太平洋西部地区通常称其为台风,而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地区则普遍称之为飓风。
随着2015年第10号台风“莲花”登陆我国,台风在2015年中国天气舞台中正式亮相。根据卫星云图所示,紧随“莲花”之后可能对我国造成影响的还有两个台风:“灿鸿”(2015年第9号台风)、“浪卡”(2015年第11号台风)。三台风在太平洋共舞的场面十分罕见,也让大家熟悉而又陌生的系统——“台风”走进了公共视线。本文将针对台风的五个常见问题进行解答,希望您在阅读后对台风多一分了解。
(三台风卫星云图,来源:国家卫星气象中心)
1. 台风的结构?
台风的尺寸有大有小,其直径从几百公里到上千公里不等,而其垂直厚度为十余公里,一般来说,台风是一个垂直与水平范围之比约一比五十的圆盘状系统。
水平方向上,一般由内而外可分为台风眼区、台风涡旋区和台风外圈三部分:台风眼就是从卫星云图上可见的中空小孔,在台风眼区,风速极小或为静风,其直径一般为10-60km,通常为圆形;台风涡旋区是围绕台风眼分布的一条最大风速带,宽度10-20km,台风中最强烈的大风、降水度出现在这个区域,是台风破坏力最强区;台风外圈由内向外风速迅速减弱,直径一般为400-600km。
垂直方向上,台风可分为三层:流入层,从地面到大约3km高度,有显著的向中心辐合气流;中层,从3km到8km高度,气流主要沿切线环绕台风眼壁螺旋上升;流出层,8km以上到台风顶部,气流向外辐散,四散流出,空气外流的量与流入层的流入量大体相当。
(台风结构示意图)
2. 为什么台风眼区没有风?
在北半球,台风是气旋性涡旋,四周的气流绕中心以逆时针高速旋转,但由于空气旋转速度极快,外围空气不易进入中心,加上中心区有空气下沉增温现象,故在台风中心数十公里范围内,雨消云散,风力极小,是谓台风眼区,且台风眼区晴朗无风。
(卫星云图上的台风眼,来源:http://earthobservatory.nasa.gov)
3. 如何确定台风等级?
根据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可以讲热带气旋划分成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五个等级:
热带风暴是指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17.2-24.4米/秒,即风力达到8-9级的热带气旋;
强热带风暴是指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24.5-32.6米/秒,即风力10-11级的热带气旋;
台风是指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32.7-41.4米/秒,即风力达到12-13级的热带气旋;
强台风是指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41.5-50.9米/秒,即风力达到14-15级的热带气旋;
超强台风是底层中心附近最大平均风速≥51.0米/秒,即风力达到16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
4. 台风如何命名?
最早给台风命名的是美国气象学家,自1945年起,他们用欧美人名为台风命名。为了避免名称混乱,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决定,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采用具有亚洲风格的名字命名,并决定从2000年1月1日起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法。
新命名法规定,由热带气旋形成并影响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共14个:柬埔寨、中国大陆、朝鲜、中国香港、日本、老挝、中国澳门、马来西亚、密克罗尼西亚、菲律宾、韩国、泰国、美国和越南)每个国家和地区提出10个名字,共同事先制定的一个包含140个名字的命名表,然后按顺序年复一年地循环重复使用。命名表首先给出英文名,各个成员国家可以根据发音或意义将命名译至当地语言。
当一个热带气旋名称被使用,造成某个或多个成员国家的巨大损失,这个名称将会永久除名并停止使用。其中中国提出的10个名字是:龙王、悟空、玉兔、海燕、风神、海神、杜鹃、电母、海马和海棠。而龙王台风就因为在福建造成了74.78亿元的经济损失,导致近百人死亡而被除名,后由“海葵”这一名字替代。
5. 什么是登陆台风?登陆台风的危害是什么?
台风眼移至陆地并继续向内陆挺近,或台风在近海活动趋向陆地,对周边地区造成巨大影响的台风称为登陆台风。
虽然登陆台风也有带来降水,缓解旱情等好处,但多数情况登陆台风会给沿海地区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登陆台风会带来大风、强降水、风暴潮带来一系列直接灾害,也会间接造成滑坡、泥石流、瘟疫等次生灾害。其中最主要的致灾因子是大风、强降水和风暴潮。
台风到来时往往伴随着17米/秒以上大风,严重时大风会将树木连根拔起、摧毁房屋、毁坏船只。一般来说,台风会带来100-300毫米/日的强降水,对城市排水系统和房屋承受能力是巨大考验,更严重时还会引发洪涝灾害,扩大受灾面积,破坏力极大。风暴潮是指由于台风的强风和中心低气压,使得海水向岸边堆积,潮位猛增,海水压向海岸,严重时可使潮位上涨5-6米,给沿岸带来巨大灾害。
作者已授权本站首发,如有希望转载请于作者本人联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