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鑫 (竺南中心 2012级硕博生)
“季风减弱,唐朝灭亡。同样,中美洲的季风减弱导致持续100多年的干旱,玛雅文明也因此消亡。”
“季风减弱导致改朝换代,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
这些观点如此“耸人听闻”,那么,季风真的如此重要吗?
中国古代季风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如信风、黄雀风、落梅风。在沿海地区又叫舶风。“船舶去以十一月、十二月,就北风;来以五月、六月,就南风”。由于中国古代航海主要依靠风力,所以古代中国古代的航海者已会利用季风进行海上贸易。郑和下西洋时,除了第一次,之后六次都是在冬半年的东北季风期间出发,在西南季风期间归航。这充分显示古人对季风活动规律已经有了深刻了解。
现代气候学解释,季风为太阳对大海和陆地的加热差异产生了热力环流,低层环流而言,即冬季从大陆吹向海洋,为北风;夏季从海洋吹向陆地,为南风,这也就是我国东部地区的冬、夏季风 。
冬夏季风示意图
海陆差异对季风的影响示意图
除了季风对古代航海影响,季风的变化也关系着降雨的多寡等气候因素的改变。主要以农耕文明为主的古代中国,季风气候变化导致的自然灾害引起物质缺乏,容易促使社会发生大动荡。中国学者张平中和他的同事发表在美国《科学》杂志中的论文指出,唐、元及明朝灭亡与季风的减弱和季风减弱导致的干旱时间是一致的。在此之前,也有德国科学家豪格指出唐代的灭亡和季风减弱有着直接的关系。当夏季风强的时候,南风能到达更北的地区,而南风起于海洋,在向北的过程中,带着海洋上的水汽到陆地,可能给陆地带来更多的降水从而使农作物生长得更好。夏季风弱的时候,这一过程减弱,陆地水汽较少,就可能引起干旱。也正因为对季风对农作物生长的这种重要性,古代中国的人口也随着季风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对于现代的我们,虽然行船不必依赖于风力,“朝代”的更替也不受到气候变化的左右,季风对于我们来说仍然是有着重要的影响。夏季风(偏南风)盛行时,会带来高温多雨,这种高温多雨的天气有利于粮食作物的生长,但是如果水汽太多,容易导致洪涝灾害。冬季风(偏北风)盛行时,冬季的西北风寒冷干燥,形成寒潮,使中国、朝鲜半岛、日本等地区低温、干燥和少雨,对南方农作物也有很大的影响。
此外,由于工业的发展,污染物的扩散在现代也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所以季风的强弱也关系着产业工厂的布局以及人民生活中空气质量的问题。例如广州市南沙区的石化项目因为季风而停止。有污染的产业或是工厂最好不要布局在盛行风的方向上,避免污染物扩散到下风向去后影响下风向居民的生活。
从古至今,季风与天气、气候都有着紧密联系,与厄尔尼诺等其他现象也有相互的作用。科研工作者一直持续着对季风的研究,对季风的有效预估有利于对天气、气候的变化等更深刻的认识。
[作者已授权首发,如有转发请与作者本人联系,请勿私自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