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遏制草地生态整体恶化的势头,本世纪以来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了“草地自然保护区建设”、“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等多个措施。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天然草地面积位居全国之首,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内蒙古累计投入资金超500亿元,全区超4亿亩草地得以实行围封禁牧、超6亿亩草地实现草畜平衡管理。然而,这些生态保护措施在区域尺度上对内蒙古退化草地恢复的影响仍缺乏定量评估。对此,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大气物理研究所等机构近日在Fundamental Research发表研究论文“The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in Inner Mongolia has slowed down grassland degradation”。研究发现,生态保护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研究区草地退化的态势,但内蒙古自治区草地退化问题依然严峻,尤其是在东经115°以西地区。
为了定量评估研究区草地退化状况及其动态变化,研究人员利用1982年至2020年的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GIMMS NDVI和MODIS NDVI)在高空间分辨率水平上分别计算了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 Vegetation Cover,FVC)和草地退化指数(Grassland Degradation Index,GDI)。结果表明,在研究时段内,研究区平均FVC为42%,其中退化草地(GDI<0.9)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85%。空间上,FVC和GDI均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东经115°以西区域平均FVC约为21%,其中近98%的区域处于退化状态;而东经115°以东区域平均FVC约为58%,有约68%的区域处于退化状态。时间上,退化草地比例整体呈下降趋势,尤其在最近20年里(2001-2020)。值得注意的是,在最近的十年里(2011-2020),全区仍有约3/4的草地处于退化状态。因此,尽管一系列生态保护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研究区草地退化的态势,并在部分地区促进了退化草地的恢复,但全区草地退化问题依然严峻,尤其是在东经115°以西地区,该区域约80%的草地处于中度和重度退化状态(GDI< 0.6)。
图1 1982-2020年内蒙古草地植被覆盖度 (FVC) 随时间的变化。(a) 整个研究区,(b) 东经115度以西, (c) 东经115度以东。
图2 内蒙古草地植被覆盖度(FVC)空间变化趋势及其显著性。
图3内蒙古自治区草地退化状况的空间分布。根据草地退化指数 (GDI)分类如下: 重度退化草地 (0-0.4), 中度退化草地 (0.4-0.6), 轻度退化草地 (0.6-0.8), 未退化草地 (0.8-1.0)。
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郑浩钧,通讯作者为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王国成。中国科学院植物所黄耀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宋长青教授、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孙文娟研究员、大气所张稳研究员、张晴副研究员、于永强副研究员、内蒙古农业大学李海港教授和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张存厚正高级工程师等人共同参与了这项研究。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内蒙古草地碳汇变化和固碳潜力研究”(42375116)的资助。
Zheng, H., Huang, Y., Zhang, W., Song, C., Zhang, Q., Sun, W., Yu, Y., Yu, L., Li, H., Zhang, C., Jiang, W., Yang, X., & Wang, G. (2024). The implementation of ecological protection in Inner Mongolia has slowed down grassland degradation. Fundamental Research. https://doi.org/https://doi.org/10.1016/j.fmre.2024.10.006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667325824004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