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进展

黄刚等-CD: 碳中和背景下全球干旱变化与归因

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全球变暖持续加剧。为应对这一危机,世界各国于2015年达成了《巴黎协定》。然而,2023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较工业革命前已升高约1.45℃,接近《巴黎协定》的1.5℃和2℃目标,且CO2浓度也高出50%。这不仅要求尽快减排CO2并实现碳中和,更加速了科学界对碳中和背景下气候响应的认知。

为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LASG的黄刚课题组与碳中和研究中心基于CMIP6中CO2移除模式比较计划(CDRMIP),研究了CO2理想实验中(大气CO2以每年1%的速率增加到工业革命前的4倍水平,然后以1%的速率下降到工业革命前水平并保持稳定)全球降水(P)、潜在蒸散发(PET)和标准化潜在蒸散发指数(SPEI)的时空变化与归因。

结果表明,在CO2上升期,PET比P增加更快,使得SPEI下降,即变得更干。反之,在CO2下降期,PET比P减少更快,导致SPEI增加,即变得更湿(图1)。在空间上,大部分低纬度和中纬度地区在CO2上升期变干,下降期变湿,而高纬度地区则相反。其中亚马逊地区、非洲南部以及澳大利亚的变化最剧烈(图2)。当CO2浓度恢复到工业革命前水平并保持稳定时,P和PET仍比工业革命前高出约2%。然而,全球平均的干旱状况基本恢复,但在某些区域未能恢复。此外,尽管平均态能够恢复,但极端干湿事件的频率仍比工业革命前更高。最后,根据归因分析,潜在蒸散发对干旱指数SPEI变化的贡献(~65%)比降水(~35%)高,将PET的贡献进一步分解得到气温的贡献最大(~50%),其次是净辐射(~10%)和相对湿度(~6%),风速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图3)。

以上研究表明,尽管碳移除情景下全球平均的干旱状况基本恢复,但区域的干湿状况和极端干湿事件仍需要重点关注。

相关成果近期发表于《Climate Dynamics》,受到青藏高原第二次科考项目(2019QZKK01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175041、42141019、42261144687)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十四五规划”青年项目的共同资助。

论文信息:

Su, X., Huang, G.*, Wang, L., and Wang, T.* (2024). Global drought changes and attribution under carbon neutrality scenario. Climate Dynamics. https://doi.org/10.1007/s00382-024-07310-2

图1 CO2上升、下降和稳定期间,陆地平均(a)降水,(b)潜在蒸散量,在(c)3和(d)24个月时间尺度SPEI的时间序列。黑色线是CO2的变化,彩色线和阴影分别表示模式的平均值与不确定范围

图2 CO2上升和下降期间(a, b)3和(c, d)12个月SPEI的变化趋势。打点区域通过符号一致性检验

图3 CO2上升和下降期间(a)3和(b)24 个月时间尺度上气温(Ta)、净辐射(Rn)、2米风速(U2)、相对湿度(Rh)、潜在蒸散发(PET)和降水(P)对SPEI变化的贡献。而误差棒表示模式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