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高毒性的有机污染物,因其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的重大危害而备受关注。尽管国内外已开展关于PAHs的研究,但模拟研究仍存在模式分辨率较粗、理化机制不够全面等问题,排放变化导致的PAHs及其健康效应变化也未充分量化。针对上述问题,大气物理研究所王自发研究员模式研发团队将苯并[a]芘(BaP)、苯并[b]荧蒽(BbF)、苯并[k]荧蒽(BkF)和茚并[1,2,3-c,d]芘(IcdP)涉及的气粒分配、气相反应、非均相反应和土气交换等物理化学机制进行建模,耦合到自主发展的气溶胶大气化学模式IAP-AACM中,建立了全球-区域PAHs数值模式(IAP-AACM_PAH v1.0),并以BaP(毒性最强的母体PAHs)为代表物,进行了全球(1°×1°)和中国(0.33°×0.33°)的多尺度模拟及健康效应评估。
图 1. 2013 年BaP年均浓度的空间分布与观测值(实心圆圈)的对比,以及模拟嵌套域(红框)示意图
模拟结果表明,IAP-AACM模式可以良好再现全球以及中国BaP的时空分布。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东部和欧洲中部的BaP浓度较高,超过了欧盟规定的BaP限值。与2013年相比,不考虑气象条件变化时,2018年印度和非洲的浓度有所上升,而中国的浓度呈现下降趋势,证实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减排措施的有效性。然而,考虑气象条件变化时,四川盆地等地则呈现上升的趋势,气象条件变化对于BaP浓度变化也有重要影响。尽管2018年BaP导致的健康风险有所下降,但是中国华东地区的人群仍面临潜在的健康风险。
图 2. 2018 年全球和中国的健康风险等级分布图
该研究成果以“Modeling of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 from global to regional scales: model development (IAP-AACM_PAH v1.0) and investigation of health risks in 2013 and 2018 in China”为题发表在Geoscientific Model Development期刊,论文第一作者为武姿辰博士生,陈学舜副研究员和王自发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主要作者还包括大气所陈焕盛副研究员、王哲副研究员、吴林正研级高工及西交利物浦大学穆青Assistant Professor等。研究受到了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的支持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377105)的资助。
Citation:
Wu, Z. C., Chen, X. S., Wang, Z. F., Chen, H. S., Wang, Z., Mu, Q., Wu, L., Wang, W. D., Tang, X.., Li, J., Li, Y., Wu, Q. Z., Wang, Y., Zou, Z. Y., and Jiang, Z. J.: Modeling of PAHs From Global to Regional Scales: Model Development (IAP-AACM_PAH v1.0) and Investigation of Health Risks in 2013 and 2018 in China, Geosci. Model Dev., 17, 8885–8907, https://doi.org/10.5194/gmd-17-8885-2024, 2024.
Down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