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英“气候科学支持服务伙伴关系中国项目”(CSSP-China)研讨会于2020年10月13日至10月15日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采用现场及视频会议相结合的形式,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主办、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和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协办。参与CSSP-China项目的中英双方机构科研人员、CSSP-China项目科学委员会委员及牛顿基金会项目管理人员近160人通过现场与网络会议平台互联参与了本次研讨会。本次参会的中英双方机构科研人员来自英国气象局哈德莱中心、英国牛津大学、英国利兹大学、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英国雷丁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英国南安普顿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湖北省气象局、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华南科技大学和云南财经大学等科研机构及大学。
英国气象局CSSP-China首席科学家Sean Milton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所长陆日宇、英国驻华大使馆参赞 Danae Dholakia分别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Sean Milton汇总介绍了CSSP-China运行七年的成果,CSSP-China目前共有13个在研项目,中英双方合作发表了350余篇高质量论文。陆日宇代表中国合作方致辞,表示中方科研人员通过参与CSSP-China项目受益良多,通过中英双方学者的交流互访,拓展了双方在气候科学研究领域的紧密合作,发展了中英间的气候服务伙伴关系,建立了双方在气候科学领域的长期战略合作。CSSP-China项目的合作研究有效地提高了中国、特别是长江流域降水的季节预测能力。Danae Dholakia代表英国政府及牛顿基金会发言,盛赞CSSP-China是牛顿基金会气候科学支持服务伙伴关系计划(CSSP)下成果最为丰硕的项目,建议CSSP-China借助2021年在英国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的平台向全球展示项目的合作成果。
为期三天的科学研讨会中,与会中英专家围绕着气候监测归因和再分析、全球气候变率和变化的动力学机理、东亚气候变率和极端事件、气候模式和预估系统的发展、气候服务等五个领域,交流了过去一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主要成果包括:1)改进了中国气象台站数据,提高了卫星资料的质量校正和业务应用,推进了对中国地区极端气候事件(高温、低温、洪涝和干旱)的检测和归因研究工作;2)开展了热带动力学和温带遥相关研究、季节到十年尺度的气候可预报性研究、不可预见的极端气候事件的动力学研究等具体工作,提升了现有气候模式的预测能力;3)开展了热带气旋的高分辨率气候预测、中国南北区域的热浪、亚洲夏季风、中国山洪爆发风险评估、气候带移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未来预估等研究;4)改进了基于HadGEM-GC5/CMIP7模式的海洋模型及云物理模型,利用CMIP6模式和GC3-PPE 模式开展了有关对流层臭氧及季风气候变化的有关研究。5)在气候服务系统开发方面,项目在长江流域降水和登陆热带气旋的季节预测、基于城市规划的上海地区洪水风险信息等领域提供了有效的科学服务,向公众提供空气质量气候信息和服务,传达了气候服务不确定性的建议,同时进一步了解了用户对城市服务的需求。在长江流域2020年暴雨预测、台风登陆及城市、粮食安全和水资源供给等方面,取得了有效的气候服务效果。
英国气象局首席科学家Sean Milton教授在会议总结中指出,过去的一年中英双方取得的合作成果完全超出了预期,特别是在全球新冠疫情爆发后,双方的合作仍未中断,在气候预测及东亚极端天气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同时项目在中国气象学会JMR期刊 的“气候预测、预估和气候服务”CSSP-China专刊即将出版,英方期待2020-2021年度CSSP-China能有更多的亮点成果产出。
CSSP-China项目建立在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局与英国气象局之间已有的合作基础之上,始于2014年,由英国政府和中国政府通过中英研究与创新合作基金(中国牛顿基金)资助。CSSP-China项目各类顶尖的中英机构之间可通过举办联合研讨会、科研人员学术互访、联合开展研发项目等形式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以建立起中英之间持久和可持续的伙伴关系。CSSP-China研讨会每年举行一次,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和英国气象局哈德利中心轮流主办。前六届会议分别在中国北京(2014)、中国南京(2015)、英国埃克塞特(2016)、中国西安(2017)、中国上海(2018)、英国爱丁堡(2019)由三方联合成功举办。(科技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