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与碳中和的低碳绿色发展战略给国内科技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支撑如何在碳中和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作用值得深思和深入研讨。为了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抓抢机遇、积极推进大气科学领域的相关研究,中科院大气所于12月7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碳中和基础研究高级研讨会。会议邀请到了国家最高奖获得者曾庆存院士,以及安芷生、吴国雄、李崇银、符淙斌、吕达仁、穆穆、石广玉、王会军、戴永久、刘文清、贺克斌、贺泓、张小曳等14位两院院士以现场和网络视频的方式参加研讨,另有8位两院院士以书面反馈意见或派代表参加研讨。国家基金委地球科学部管理人员、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管理人员、大气所科研及管理骨干共约40人参会。
大气所所长曹军骥首先对大气科学领域专家齐聚一堂、在百忙之中参加会议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他向与会专家简要介绍了会议的背景和目的,指出认真领会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第75届大会上提出的“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指示精神,实现人类有序适应气候与环境,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与生态环境治理,急需以大气科学为基础、多圈层、多学科交叉的基础科学重大研究计划给予支撑。为推动大气科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大气所积极组织召开本次碳中和基础研究高级研讨会,以理清思路、找准切入点,推进碳中和基础研究领域的科学与技术攻关工作。
大气所刘毅研究员代表工作组做了“碳中和大气科学问题初步思考”的专题报告,围绕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从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目标与框架、主要研究内容与突破方向等多个方面向与会专家做了汇报。
与会院士们从学科领域发展、监测技术创新、基础研究深化、国外行动状况等方面畅所欲言,深入研讨,指出大气所要发挥碳专项组织实施的先进经验,将碳监测、碳模拟、碳卫星等方面的研究人员团结起来,主动作为,集中精力办大事,尽早牵头启动碳中和相关研究的开展。在充分认识自然扰动不确定性、高度关注永久冻土带甲烷排放等非二温室气体的气候效应等的基础上,合理预测气候,从被动适应气候变化的模式转变为主动适应,从而寻求为国家决策者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提出有利弊权衡的碳中和实施路线图。
2019年度国家最高奖获得者、大气所曾庆存院士在发言中专门强调,中科院应继续发挥“任务带学科”发展的优势,面向碳中和的国家重大需求、也是国际重大需求,把碳中和研究作为头号政治任务来做,同时联合行业部门和业务部门,全国一盘棋,真正搞清气候变化与CO2浓度升高的关系,潜心研究,为2060年国家碳中和任务的实现提供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同时,他还强调大气所在全国风能和太阳能有很好的工作基础,应纳入到碳中和的工作中。
曹军骥在会议总结中真诚感谢了与会专家和领导的建议和意见,指出此次研讨会仅是工作的开始,后续将继续深入学习、消化和吸收专家意见,进一步凝练主攻目标和科学问题,努力推动碳中和基础研究相关的科研任务。(战略规划与重大任务处供稿)
院士发言
院士线上参加
刘毅做专题报告
曹军骥主持会议
现场与会人员合影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