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21日至22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20-2021年度学术年会在京召开。来自联合国环境署、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态环境部、中国气象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以及中科院系统内的空天信息创新院、青藏所、地理所等三十余家单位领导、专家和研究生等500余人在现场参加了年会,万余人在线上观看了会议同步直播。
曾庆存院士、侯增谦院士、姚檀栋院士、郭华东院士、王金南院士、吴国雄院士、于贵瑞院士,以及联合国环境署科技司司长刘健等分别作大会和特邀报告。
在大会报告环节,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曾庆存院士作了题为“地球系统模式在学科交叉和发展以及世界气候和生态环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的报告。他在报告中介绍了我国自主研制的中科院地球系统模式(CAS-ESM)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构成,总结了地球系统模式的特点和取得的经验,该模式为自主研制并在国产超级计算机上运行,具备复杂巨系统必有的要素,大规模数值模拟已参加国际模式比较计划和部分分系统模式也被国内外广泛采用,是多学科交叉融合、团结合作、相互促进的典范,报告还展示了地球系统模式模拟的最新进展与成果。侯增谦院士做了题为“地球科学发展战略与前瞻布局”的报告,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我国地球科学的发展态势、战略思考、前瞻布局等内容。姚檀栋院士做了题为“第二次青藏科考”的报告,全面介绍了青藏科考的发展历程和丰硕成果,以及第二次青藏科考的定位、任务与最新研究进展等。郭华东院士做了题为“地球大数据与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报告,详细介绍了地球大数据发展概况及其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工作进展。王金南院士和刘健司长分别做了题为“加快建立促进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和“UNEP Emission Gap Report in 2020”的报告,提出加快建立促进“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的具体建议、以及联合国环境署有关双碳研究工作等内容。
大会报告后,年会分“天气与气候”与“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两个分会场同步进行,围绕“强风暴与人工影响天气”、“青藏高原与季风气象学”、“地球系统模式研发”、“极端气候事件”、“和海陆气相互作用”、“大气物理”、“大气探测”、“大气化学与大气环境”、“碳氮循环与碳中和”、“大气环境数值模拟”等前沿和热点专题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和深入的学术探讨。
在“天气与气候”分会场, 吴国雄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气象与海洋学院院长费建芳教授、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董文杰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江志红教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翟盘茂研究员、复旦大学温之平教授、北京大学张庆红教授、清华大学林岩銮教授、国家气候中心任国玉研究员、中国海洋大学张绍晴教授、浙江大学贾晓静教授、河海大学唐佑民教授、中科院南海所王鑫研究员等分别作了题为“青藏高原对亚洲夏季风爆发的调控”、“海气相互作用对台风强度快速变化的影响”、“机遇与挑战:SYCIM研发的若干问题”、“区域极端降水变化的信号检测及其方案对比”、“极端天气气候研究方面几个新动向”、“热带海温和降水异常对东风急流强度变化的影响”、“2020年江淮流域梅雨期对流触发机制研究”、“清华CIESM模式高气候敏感度原因分析”、“城市化与城市极端气候变化”、“High-Resolution Coupled Earth System Modeling: An Application – Studies on The Predictability of Tropical Cyclone Genesis”、“青藏高原秋季积雪对北美冬季地面气温的影响”、“集合滤波器的目标观测研究”、“Distinct Onset mechanisms of Two Subtypes of CP El Nino and Their Changes in Future Warming”的报告。
在“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分会场,于贵瑞院士、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所所长谭支良研究员、中科院青藏所马耀明研究员、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所长谭显春研究员、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彤教授和物理学院赵春生教授、张霖教授、清华大学张强教授、王书肖教授、阳坤研究员、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院长丁爱军教授、赵坤教授、中科院化学所葛茂发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赵传峰教授、暨南大学俞鹏飞教授等分别作了题为“碳增汇途径与潜力评估及相关科学问题”、“畜牧业(反刍家畜)胃肠道甲烷排放评估与减排调控”、“复杂地表地气相互作用过程研究:从青藏高原到第三极和泛第三极”、“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解读及政策体系建设的思考”、“青藏高原大气氧化性”、“大气光吸收碳气溶胶的吸收增强、“农业管理和膳食选择对我国PM2.5空气质量的影响”、“中国碳中和与清洁空气协同路径”、“中国典型地区大气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策略”、“基于观测对青藏高原水循环过程和模式误差的认识”、“GFS全球气温预报偏差与大气气溶胶”、“Subseasonal and Diurnal Variability in Lightning and Storm Activity over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during Mei-yu Season”、“大气氧化性和二次污染形成化学机制”、“气溶胶-云相互作用及其潜在影响”、“平流层气溶胶:从野火谈到地球工程”的报告。
大气所多位学者做了相关主题报告,吕达仁院士、石广玉院士以及全体所领导也参加了年会。大气所所长曹军骥主持了开幕式与大会报告,并在年会闭幕式上总结发言,他首先感谢来自全国各地的领导、专家学者以及全所人员对此次年会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根据线上和线下的积极反馈充分肯定了本次年会取得的超预期效果。同时,他号召全所科研人员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中科院提出的“四个率先”和“两加快一努力”的要求,抢抓国家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等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大气所建制化优势,面对挑战、刻苦努力、创新发展,以优异的成绩书写大气所百年辉煌。
本次年会由大气所主办,陶诗言基金会协办,共安排了6个大会报告,50个特邀报告,以及110个墙报。年会学术气氛浓厚,报告内容精彩,吸引了广泛关注与参与,同步在线收看人数峰值达到2万余人。年会搭建了大气学科交流合作平台,汇聚了大气学科前沿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进展,促进学术交叉融通,凝聚科学共识,超过预期目的,是我国大气科学界的一次学术盛会。(科技处供稿)
曾庆存院士做报告
曹军骥所长发言
报告人及嘉宾
大会现场
墙报展板
直播间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