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中俄气候变化研讨暨CNMM-DNDC模型培训会在京召开

在中国科学院特别交流计划项目“自主模型CNMM-DNDC 在俄罗斯西伯利亚的观测验证和温室气体排放定量评估应用”的支持下,中俄气候变化研讨暨CNMM-DNDC模型培训会于2024420~21日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下简称大气所)铁塔分部召开。该会议汇集了中俄专家,特别是青年科学家,围绕东北亚温带和寒带地区的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学术思想、科学观点、碳氮气体地气交换通量的原位测量和过程模拟的前沿技术方法,开展了深入研讨和交流。与此同时,该会议还对16家中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青年科研骨干及在读研究生集中开展了高分辨率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模型CNMM-DNDC的模拟机制和运行实操培训。

受负责国际科研合作的大气所领导周天军副所长委托,科技处国际合作负责人杨颖代表大气所在会议开幕式上致辞。郑循华研究员(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国际合作的副主任)和Trofim Maximov教授(俄罗斯科学院雅库特科学中心负责国际合作的领导以及SahaFluxNet碳汇通量观测网络负责人共同担任会议组委会负责人。他们在开幕式上强调,中俄两国在气候变化领域已有合作基础,今后依托大气所主导研发的地球系统模型CAS-ESM及其陆地生物地球化学分系统模型CNMM-DNDC,并紧密结合俄罗斯长期观测获取的系统性实测数据,两国针对中高纬地区气候变化与碳氮生物地球化学的交叉研究开展密切合作,特别是筑牢青年科学家之间的深厚友谊和长期科研合作,无疑将有利于推进该领域若干前沿科学问题的解决。

来自中俄的40余位专家学者和在读研究生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会议主题包括东北亚气候变化、生态系统碳氮气体通量测量技术与方法、生态系统碳氮气体排放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模型模拟预测和服务于碳中和的生态系统优化调控研究。围绕会议主题,俄罗斯科学院冻土与生物学问题研究所的Trofim Maximov教授、Roman Petrov博士和Aleksandr Grigorev博士,俄罗斯科学院谢维佐夫生态与进化研究所的Olga Kuricheva博士,俄罗斯东北联邦大学博士生Aital Gurinov,大气所的郑循华、李勇、李婷婷、杨东旭研究员和谢作威、张霞、韩圣慧、王凯副研究员作了学术报告,大气所的张伟副研究员和李思琪博士进行了一整天的CNMM-DNDC模型实操讲解。其余参会人员包括大气所的布和朝鲁研究员、中国农科院的高懋芳研究员和来自中国科学院五个研究所(大气所,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应用生态所,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所,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所)、吉林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河南农科院等单位的30余名青年学者及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

会后,俄罗斯代表团还应邀参观了大气所位于怀柔科学城密云园区的地球系统数值模拟国家大科学装置“Earth-Lab”,大气所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室以及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我国东北次生森林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即中国科学院应用生态研究所的清原站,位于辽宁抚顺),Trofim Maximov和郑循华研究员还在中国科学院应用生态研究所作了特邀学术报告。

本次会议以及俄方代表团的大气所内外参访交流,为上述特别交流计划项目的实施拉开了完美序幕,同时也是推进中俄两国青年科学家广泛开展持久深入合作和共同应对气候环境变化的重要学术活动。

中俄气候变化研讨暨CNMM-DNDC模型培训会参会人员合影

Trofim Maximov教授致辞

郑循华研究员主持会议开幕式

俄罗斯代表团参观大气所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室

俄罗斯代表团参观大科学装置“Earth Lab”

附件下载: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