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大气所举办《突发事件后的心理应对》心理讲座

   为切实做好疫情期间大气所广大师生的心理健康工作,进一步缓解师生心理压力,减轻心理负担,确保师生疫情期间的思想健康稳定,202123日上午,研究生部特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陈雪峰为广大师生进行《突发事件后的心理应对》线上专题讲座。讲座由研究生部主任孙鹏宇主持,全所共110多名师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讲座开始,陈雪峰老师先给大家出了5道判断题并做出了详细的讲解,科普了基本的心理知识,让大家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素养做一个简单的判断。接着,陈老师给大家讲解了心理健康的五个指标:情绪状况良好,自我评价恰当,人际交往和谐,认知效能良好,适应能力良好。陈老师指出拥有相对有效的应对方式,对人和事比较少使用消极信念进行评价,对挫折和压力具有一定的耐受力,就说明我们的适应能力比较好,可以维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尤其需要具备适应能力。 

  接下来,陈老师从三个部分来讲解如何面对突发事件,以及如何提高适应能力。首先,第一部分是突发事件带来的心理应激反应,陈老师详细例举了疫情后出现的心理应激的共性表现,并说明突发事件带来的这些心理应激反应,大部分是正常的,是自我保护机制,不仅是突发事件,日常生活中我们压力大的时候,也会有这些反应。突发事件后的心理应激适应有三个阶段,我们应该根据事态的发展主动适应,不应该消极应对,也不要着急带来额外的焦虑。如果心理应激带来的痛苦无法自己缓解,应当及时向专业人员求助。同时心理应激存在个体差异,我们应多关注体质较弱、性格敏感的人员。第二部分是突发事件心理应对的科学方法,陈老师提出,我们应该从理性对待网络信息、有效应对工作压力、营造良好家庭氛围这三个方面入手,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第三部分是关爱心理让生活更美好,陈老师从常识角度说明了什么是心理问题,并且不是有问题才做心理咨询,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是正常人。最后陈老师总结了心理健康素养十条,通俗易懂地讲解了心理健康基本的知识。 

  陈雪峰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耐人寻味的案例,给参会的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健康的虚弱现象,而是一种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有时候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加重要。本次讲座不仅给师生们科普了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更帮助师生们日后在科研和日常生活中面对压力时进行自我调节。(研究生部供稿)

 


附件下载: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