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晚上七点,大气所研究生会组织的“发现-科研”第二十六期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如期线上开展。我所2020级硕士生王自溪和2021级春博生徐慧文与大家分享学术成果并交流科研经验,来自多个年级的三十余名同学共同参与了线上学术沙龙。
王自溪以《基于深度学习技术加速大气化学传输模式》为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大气化学数值模式中计算性能优化的困难,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针对模式中最耗时的气相化学模块,该研究基于全球大气化学数值模式中CBM-Z气相化学机制模块生成了全球高分辨率跨生命周期多物种数据集,并利用深度残差神经网络构建了气相化学求解模型,以预测气相化学过程中的多物种浓度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技术在加速全球尺度的大气化学数值模式及构建混合模型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报告后,王自溪向学弟学妹分享了科研心得,就如何高效科研和与导师沟通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议。
徐慧文做了题为《中国极端降水变化的检测和归因》的报告,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在极端天气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基于CMIP6多模式结果,探究了人类活动等不同外强迫因子对过去近50年(1961-2014年)中国极端降水变化的影响。利用最优指纹法,对不同外强迫下的典型极端降水指数变化进行检测归因。结果指出,人类活动强迫下的中国极端降水变化与观测到的极端降水变化基本一致,整体呈增加趋势。报告后,徐慧文与在场听众展开了精彩讨论。
本次学术沙龙互动性强,学术氛围浓厚。报告人分享研究心得,针对高效科研提出了很多实用建议;现场听众反响热烈,与报告人现场进行深入讨论,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锻炼了同学们的科研思维和学术思辨能力。(研究生部供稿)
图1. 王自溪进行线上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