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大气所研究生第三十五期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4月10日晚七点,大气所“发现‑科研”第三十五期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成功举办。本次活动采用线上会议形式,由大气所2021级两位直博生肖惠文和黄婷婷作出精彩的学术报告。两位报告人条理清晰地讲述了自己的研究工作,并在提问环节中与大家积极交流探讨。会议过程中研讨氛围热烈,学术气息浓厚。

首先,肖惠文带来题目为《2023年华北极端热浪形成机制及其S2S可预报性》的报告。报告主要对2023年6-7月发生在华北地区的四次破纪录热浪的形成机制及其次季节-季节尺度的可预报性进行探究。报告指出,热浪I-III事件以华北上空的异常反气旋系统为主要特征,该系统与沿极锋急流传播的英国-贝加尔湖模态(British–Baikal corridor, BBC)密切相关;热浪IV则主要受华北上空的异常气旋影响,低压系统与沿副热带急流传播的丝绸之路遥相关(Silk Road Pattern, SRP)显著关联,在低压系统与大气河及地形的相互作用下导致焚风的形成,进一步促使地表温度上升。肖惠文还针对S2S模式的热浪预报结果给出评估分析:S2S模式能够提前2-5天预报热浪的发生,但低估了热浪的强度。模式对于提前2周以上的热浪事件预报有限,这主要是由于模式对沿急流传播的BBC和SRP的预报能力不足。

1. 肖惠文报告

紧接着,黄婷婷汇报了《中东部地区一次涡旋诱发暴雨的个例分析》。报告对2022年6月26日至27日中东部地区汛期首次大范围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暴雨过程主要受到3次中尺度涡旋的影响,中尺度涡旋的生成依赖于一定的背景条件,包括强烈的高层辐散、中层暖平流以及与低层急流相关的低层辐合。在此次暴雨事件中,山东地区上空形成的涡旋为累积降水做出的贡献远大于其他涡旋,为事件的主涡旋。后向轨迹分析表明,在主涡旋西南方向的对流层低层空气块对主涡旋的形成贡献最大,空气块的垂直拉伸异常使得气旋涡度增加,进一步导致主涡旋的形成,除此之外,与对流相关的垂直输送项也对主涡旋的发展和维持做出一定贡献。

2. 黄婷婷报告

在本次活动中,参会的同学们与两位报告人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大家对于华北热浪和中东部地区暴雨的发生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由大气所研究生会主办的学术沙龙活动旨在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友好交流的学术分享平台,鼓励各位同学积极报名分享自己的学术成果和科研经验,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学术沙龙活动!(研究生部供稿)


附件下载: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