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晚19:00,大气所“发现·科研”第三十九期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研究生会承办,采用线上腾讯会议的形式进行。来自大气所的2024级春博生桂可心和2020级博士生饶晨泓为我们做出精彩的学术报告。本次活动中各位同学与两位报告人分别就对青藏高原热浪放大机制和高空急流对河南21.7暴雨事件的影响等问题做出了积极的交流与探讨。
首先,桂可心带来题目为《陆气耦合放大2022年7月青藏高原海拔5000米以上的破纪录热浪》的报告。报告主要内容为:针对2022年7月青藏高原内部的一次破纪录热浪事件,通过使用环流相似法,发现负土壤湿度异常可以解释热浪期间极端高温的一半以上,并进一步通过数值试验数据证实强陆气耦合过程对热浪事件强度的放大作用。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陆气耦合过程使得极端高温的增长速度快于全球平均变暖速率,且由于土壤湿度反馈作用,未来青藏高原极端高温的发生概率将增加。
图1. 桂可心报告
第二篇报告为《高空急流对“21.7”河南台风远距离暴雨事件的影响》,由2020级博士生饶晨泓同学主讲。报告针对2021年7月河南的一次暴雨事件,探究高空急流在暴雨事件中的作用。作者通过在敏感性试验(NOULJ)中用分块位涡反演方法显著削弱了高空急流的方法,揭示高空急流促成暴雨事件的机制,包括加强次级环流、低空急流、水汽输送和大气不稳定性等过程,其中动力过程和热力条件对降水强度起到重要作用。
图2. 饶晨泓报告
在此次活动中,报告人桂可心和饶晨泓针对参会人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充分的解答,使参会人对于热浪强度的影响机制以及高空急流对暴雨事件的影响机制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由大气所研究生会主办的学术沙龙活动十分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分享自己的学术成果和科研经验,热切希望更多人能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学术沙龙活动!(研究生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