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来自北极的报道——海冰观测

  我国第3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于8月21日在位于北纬84度38分、西经145度17分的海冰上建立长期冰站,开展冰上科学考察。这也是我国首次在北纬84度附近的北冰洋海域开展冰上科学考察。由于今年进入八月以后北冰洋海冰的消融明显加快,以及“雪龙”号极地科考船根据AMSR-E卫星反演的海冰密集度图选择了冰情较轻的北上航线,“雪龙”船行进到北纬80度以北时仍很难找到的面积较大且表面较为平整的海冰建立长期冰站。
  长期冰站是在冰面上设立的临时科考区,主要目的是对冰-气-海相互作用进行较为长时间的观测。到达冰面后,我们在冰上钻孔测量海冰厚度以找寻适合布放海冰浮标的地点。在确定了合适的布放位置后,我们利用两天冰上作业的时间完成了浮标各传感器的布放和连接,并进行了现场测试。之后,浮标正式进入工作状态,发射信号(图1)。此浮标随海冰漂移,观测气温、气压、雪厚、冰厚、冰内温度(45层)和冰下海温,并每两小时向ARGOS卫星传输数据。此数据对改进海冰模式中海冰热力学参数化方案具有现实的意义。当我们刚布好浮标回到“雪龙”船上,北极熊就来光顾了。他对浮标非常好奇,并试图将浮标的声纳系统从冰中拔出(图2),好在最后放弃了。第三天,在利用直升飞机将北极熊赶远后,我们对浮标进行了检查,好在没有什么损坏。在以后的几天里,这只北极熊始终在“雪龙”船和长期冰站的周围徘徊,直到吃了一只海豹后才离去。此外,我们还钻取冰芯分析了冰内温度和盐度的分布。在日本科学家帮助下,以浮标为中心利用EM (电磁感应)传感器分析了海冰厚度的分布等。
  到8月29日,“雪龙”船的所在位置为北纬85度12分,8天内向北漂移约半个纬度。在这一海域,海冰通常平均每天漂移2公里至3公里。但今年该区域海冰以平均每天6公里至7公里的速度漂移,比往年的平均速度快一倍多,这主要是受到大气环流变化的影响。如果“雪龙”船继续漂移下去,有可能在数月后从北冰洋漂进北大西洋。(注:中央电视台和新华社就我对海冰浮标的功能和对“雪龙”船在84度附近快速北移的分析都有相关报道。)(LASG供稿)
附件下载: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