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中科院大气所助力北京冬奥气象和空气质量保障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利用自身学科优势和相关科技成果,助力北京冬奥气象和空气质量保障,打造科技冬奥。

  依托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平凡研究员和冉令坤研究员团队采用集合三维变分混合同化技术和多初值多物理过程设计方案,建立冬奥赛区高分辨率集合预报系统。使用150个节点,每天自动化运行两次,产生崇礼赛区赛道站地面2m温度和10m风速的0-84小时预报产品。一方面直接提供预报数据给崇礼赛区预报团队;另一方面,每日开展会商,分析过去三天的预报效果,展望未来三天的天气形势,制作预报简报,及时发给现场相关人员。

  依托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郑飞研究员和朱江研究员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ENSO集合预测系统、地球系统模式和新发展的耦合框架下海洋资料同化系统,建立了大气所面向冬奥会保障的短期气候预测系统,提供未来9个月以上的高质量ENSO预测和未来3-6个月逐月的冬奥赛区温度、降水和环流场等关键气象要素预测产品,积极参与多个国家级业务部门的冬奥气候预测保障服务,对提前造雪和污染防控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获冬奥组委会相关部门肯定。

  在中科院B类先导专项“亚太多尺度气候环境变化动力学”的支持下,包庆研究员的团队基于FGOALS-f2无缝隙预测系统,提供未来次季节-季节-年际-年代际多尺度的预测结果,通过对冬奥会期间的气象条件进行预测,给出实时更新的温度和降水等预测结果,为冬奥会期间可能遇到的极端天气事件进行风险评估,为政府部门和冬奥会组织提供科学建议。

  依托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使用自主研发的区域高精度大气污染预报模式、地球系统数值模式和大气化学资料同化系统,建立了面向冬奥会保障的空气质量模拟预测系统,定制了全国3公里分辨率的空气质量实时预报和环境容载量分析、日分辨率污染源动态反演等服务空气质量预报与调控的数值产品,为冬奥会空气质量保障的多个业务单位提供了丰富的高精度产品。

  依托大气边界层气象和污染物地基联网立体观测系统,大气分中心王跃思研究员团队构建了大气污染物水平输送通量测算方法和区域颗粒物污染化学成分在线观测网,建立了面向冬奥会保障的污染物区域输送评估体系,形成了地面到三公里空间内北京及周边区域污染物水平输送通量和污染物成分在线数据产品。结合统计模式预报,及时为奥运空气质量会商提供数据资料,为冬奥会期间空气质量保障做出了重要贡献。

 

附件下载: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