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第十六届全国海洋资料同化和数值模拟研讨会在京举行

2024年11月10日至12日,“第十六届全国海洋资料同化和数值模拟研讨会”于在北京密云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地球系统数值模拟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办,邀请到国防科技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河海大学,天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海洋应用卫星中心,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等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相关业务部门共10余家单位的近100人参加会议。

图1 大会合影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郑飞研究员主持。他回顾了全国海洋资料同化会议20余年的发展历程,并对与会专家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深切的感谢。随后,地球系统数值模拟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袁星研究员致欢迎辞,强调了海洋资料同化和数值模拟在海洋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图2 开幕式致辞

本次会议围绕海洋资料同化与数值模拟的前沿议题,聚焦海洋观测新技术、新方法,人工智能在海洋学中的应用,以及多圈层耦合同化等方向,旨在推动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和业务化应用的发展。会议形式包括大会报告、特邀报告、专题报告以及墙报展示,为专家学者提供深入交流的良好平台。首个大会报告由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张荣华教授开启,他的报告主题是“人工智能促进海气相互作用表征和预测研究的创新变革”。随后,中国海洋大学张绍晴教授、河海大学唐佑民教授、国防科技大学张卫民教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彭世球研究员分别就“GMOC重建–CDA和AI快速融合的机会和挑战”、“Neural network for skillful ENSO prediction: A review”、“人工智能与数值预报融合研究进展”及“卫星高度计资料同化中的尺度适应问题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

图3 11日大会报告

中午,与会代表们实地参观了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科普展厅“地球模拟实验室”,详细了解了装置的建设背景、设计理念、研发历程、性能指标、科普拓展,以及装置在应对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安全等前沿科学问题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此次参观活动不仅增进了与会者对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的认识,也为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直观感受我国在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科研实力的机会。

图4 参观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

此外,大会邀请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段晚锁研究员、中山大学杨清华教授、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所俞建成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汪嘉宁研究员、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刘向文研究员、复旦大学符伟伟教授、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吴新荣研究员7名学者分别做特邀报告,就海洋资料同化领域、海洋数值模拟、海洋观测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的最新研究进展、应用拓展和发展方向进行前沿进展介绍。整个大会期间,与会专家及参会代表针对人工智能在海洋资料同化中的应用、提高多圈层耦合模型精度、海洋观测新技术带来的数据标准化和共享问题等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加强跨学科协作、推动数据共享以及技术创新对提升海洋数值模拟和资料同化系统的能力至关重要。

本次会议为我国海洋资料同化和数值模拟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今后更精准的气候与海洋环境预报,人工智能应用研究夯实了基础。经过会议专家小组讨论商定第十七届全国海洋资料同化和数值模拟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所在广州主办。(地球系统数值模拟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供稿)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