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国空气质量协同调控原理与关键技术体系示范”和“大气碳氮硫跨介质交换机理及地球系统环境影响”项目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京召开

2025年3月20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与土壤、地下水污染综合治理”重点专项项目“全国空气质量协同调控原理与关键技术体系示范”和“大气碳氮硫跨介质交换机理及地球系统环境影响”启动暨实施方案论证会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气所”)召开。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副处长陈小鸥,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研究局大气海洋与生态环境处处长任小波,大气所所长曹军骥,科技处处长姚利,战略规划与重大任务处处长浦一芬,北京大学张远航院士、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刘文清院士、浙江工业大学高翔院士、复旦大学陈建民院士等专家,以及项目和课题骨干成员等70余人参会。

开幕式由姚利主持,她对各位领导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曹军骥、陈小鸥和任小波先后致辞,预祝项目取得创新性成果,切实服务国家重大需求。

实施方案论证环节由张远航院士主持。"全国空气质量协同调控原理与关键技术体系示范"项目负责人苏杭详细汇报了项目及各个课题的实施方案。“大气碳氮硫跨介质交换机理及地球系统环境影响”项目负责人孙业乐介绍了项目的立项背景、研究目标、实施方案、进度安排、预期成果、管理机制以及目前取得的阶段性进展。

与会专家对两个项目的实施方案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就关键科学问题凝练、专项指南理解、技术难点突破、项目间配合与合作、项目成果应用等方面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专家组希望两个项目能够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明确要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和突破的关键技术,推动标志性成果的早日产出。

此次会议的召开,不仅帮助项目及课题组成员深入理解了项目的研究内容和任务、预期目标,也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项目团队根据专家建议,进一步凝练了各个课题的关键科学问题,细化了成员任务分工和实施方案,并明确了今年度的工作安排,为项目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大气环境与极端气象全国重点实验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