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6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专项项目“全球-区域一体化非静力海洋模式及其耦合模式的研制和应用”(以下简称“项目”)中期自查会议在北京顺利召开。
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举办,项目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大气所”)周天军副所长、科技处项目主管张勇、项目负责人俞永强研究员以及各课题负责人和项目骨干成员等40余人现场参加了本次会议。项目跟踪专家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乔方利研究员,项目咨询专家清华大学黄小猛教授、崂山实验室刘海龙研究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罗京佳教授、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彭世球研究员、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宋振亚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王兰宁教授、大气所周天军研究员等8位专家组成专家组与会指导。会议分项目和课题进展报告、专家质询和项目内部讨论三个环节。
26日上午,会议进行了项目进展和课题汇报。首先,俞永强主持了开幕式,他介绍了出席本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和专家,并表示了热烈欢迎。乔方利在致辞中充分肯定研发自主模式的重要意义,希望与会专家为项目多提宝贵意见,并要求项目组面向中期检查,积极认真梳理已有成果,高质量完成各项准备工作,顺利通过项目中期检查。周天军在致辞中表示,大气所高度重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执行工作,本项目作为“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专项第一批资助的项目,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项目认真听取专家意见,积极完善中期检查工作,争取在中期检查中创先争优。
乔方利主持了项目进展和课题汇报。项目负责人俞永强介绍了项目总体情况,包括项目背景和目标、当前的研究进度、取得的亮点成果、项目组织管理及对外合作情况,并对标中期考核要求,详细汇报了指标完成情况、项目经费使用情况,各个课题负责人对课题研究进展及中期检查准备工作进行了报告,专家认为当前项目有序进行,取得了显著成果,完成了中期目标,经费管理合理,同时,专家针对项目中期检查要求,在研究内容聚焦、成果梳理、汇报材料凝练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项目团队表示会积极按专家意见进行改进,围绕项目任务书规定的关键科学问题和当前国际科学前沿,进一步加强项目内部合作以及与其他项目之间的协作,在海洋模式和耦合模式研制和应用方面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
会议在26日下午针对专家提出的建议进行了项目内部讨论,项目负责人充分肯定各课题自开题以来取得的研究成果,介绍了中期检查的要求和形式,要求各课题根据主管部门要求和专家意见,积极做好成果凝练和报告编写,梳理好财务清单,并按照专家意见,明确了全球和区域耦合模式的技术路线,确定了亮点工作表达形式,并对后续模式研发节点和评估工作做了系统性安排。
参会人员合照